世事的不测、人生的无常和生命的短暂使诗人们忧伤不已 夜中不能寐 起坐弹鸣琴薄帷鉴明月 清风吹我襟孤鸿号外野 翔鸟鸣北林徘徊将所见 忧思独伤心 “一到魏晋之间 庄子的声势忽然浩大起来 崔譔首先给他作注 跟着向秀、司马彪、李颐都注《庄子》象魔术似的 庄子忽然占据了那个时代的身心 思想 诗中借明月、翔鸟这些清冷、孤寂之物隐晦曲折地表现了当时政治的黑暗恐怖和诗人内心的忧伤清高诗歌融情于景 流露出一种迷离朦胧之美又如陆机的《赴洛道中作》二首“野途旷无人 林薄杳阡眠虎啸深谷底 鸡鸣高树巅哀风中夜流 孤兽更我前悲情触物感 沉思郁缠绵”“顿辔倚高岩 侧听悲风响清露坠素辉 明日一何朗抚枕不能寐 振衣独长想”诗中山泽薄林、悲风孤兽、危岩冷露营造了一种孤寂、苦闷的气氛 凝成了一个幽闭而静寂的环境 这种环境虽然清冷却远离俗世的是非祸害这些萧瑟悲凉的自然景致 也不着痕迹地透露出黑暗现实下诗人内心的忧伤凄怆魏晋写景诗的兴起也是缘情诗发展的结果 是缘情诗的形象化表达 这些原本无知无觉的山水景物此时不但具有审美的意义同时也承载了主体的情感它由物及人 景与情相互感发 构成了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从这个意义上讲 山水自然作为独立的审美对象已进入了文人的视野 魏晋南北朝上承秦汉下启隋唐 历时约四百年 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为特殊的发展阶段在这一阶段 政治的黑暗恐怖 时局的混乱动荡并没有阻碍思想领域的自由解放在哲学、美学领域 追求人格独立的玄学和崇尚精神超越的佛学先后兴起 在玄学的以无为本与佛学的四大皆空这二种精神本体论的影响下 魏晋南北朝美学从为外部社会制定法则而转向内部本质规律的研究和人的存在意义的追问 那就是远离先秦两汉的美刺教化向着多情、自然的方向发展正如宗白华先生所说:“晋人向外发现了自然 向内发现了自己的深情” 整个文明的核心是庄子他们说三日不读《老》《庄》 尤其是《庄子》 竟是清谈家灵感的泉源”玄学逐渐成了一种哲学和学术思潮 其名称则是因《周易》、《庄子》三本玄书而来玄学的本质是老庄道家思想 崇尚“以无为本”和精神超越它的超世姿态和追求个性独立、人格自由的精神对魏晋这样回天乏力的乱世起到了调整的作用 自然而然成了时代的审美意识在玄学的影响下 魏晋美学出现了从美刺教化转向个体、关注个体生命和情感的“内向化”趋势美学的“内向化”使这一时期的诗歌创作呈现出迥异于先秦的崭新局面 那就是缘情诗、田园诗、山水诗的先后兴起 魏晋以前 儒家“发乎情 止乎礼仪”的伦理规训使人 的情感长期处于被遮蔽的状态 长期被抑制的情感喷薄而出 所谓“情之所钟 正在我辈”如曹操的“对酒当歌 人生几何?譬如朝露 去日苦多慨当以慷 何以解忧 唯有杜康”、曹植的“人居一世间 忽若风吹尘”、阮籍的“但恐须臾间 终生履薄冰 谁知我心焦”、陶渊明的“人生似幻化 终当归空无” 魏晋时代的多情还表现在儿女情长上如“儿女情多”的张华“不曾远别离 安知慕俦侣? 诗中描写了对远方恋人的浓浓的思念之情 感情热烈真挚以写悼亡诗而名垂诗史的潘岳“寝息何时忘 沈忧日盈积庶几有时衰 庄缶犹可击”诗中写的是对亡妻的深切怀念感情深沉 如伤如煎从上述这些诗歌中可见魏晋诗歌多情性的审美特质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 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 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 论文摘要:魏晋南北朝时期 社会的混乱动荡使儒学逐渐失去了思想上的统治地位 追求人格独立的玄学和崇尚精神超越的佛学先后兴起美学的这一转向构成了魏晋南北朝美学内向化的精神品格在美学“内向性”的影响下 这一时期的诗歌创作远离先秦两汉的美刺教化向着多情、自然的方向发展 魏晋时期随着自我价值的发现和对生命意义的重视 这一时期的士人们不但发现了自己的深情对自然也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他们或在山水中寄寓情感或在山水游玩中追求与道合一的大美境界 儒道互补是中国古代文化的基本精神两汉时期 儒学因其强烈的入世精神而被奉为“显学”但汉末以降 随着战乱的频仍 大一统封建王朝分崩离析社会剧变动摇了意识形态基石 儒学逐渐失去了思想上的统治地位魏晋易代之际 权臣司马氏为了排除异己 大肆杀害知识分子 一时间人人自危 即所谓“魏晋之际天下多故 名士少有全者”在这样险恶的生存环境中 苦闷彷徨的士人为保全身家性命 纷纷远离政治 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宗旨的儒学在人们的怀疑中被疏离社会的剧变和儒学的被疏离把与儒学相对立存在的主张修身养性、避世隐逸的老庄道学从幕后拉到了台前如闻一多所说: (责任编辑:admin)
|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