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关于分级教学后外语课堂心理环境的研究甚少(高照为分析学习者在一年制分级教学模式中的外语课堂教学心理环境的影响因素 笔者对学生的调查问卷进行汇总 对影响心理环境因素选项分值总数相加获得平均值, (从未或基本不符合问卷中所陈述的事实) (经常或基本符合问卷中所陈述的事实) 上个世纪30年代中期,心理学家勒温()将物理学中“场”的概念移植到心理学领域 拉开了教学环境研究的序幕(田惠生 1992)70年代中期 学者们研究从物理环境因素到学校内部的各种心理环境因素(师生关系、群体规范、学生课堂心理感受等)对教学效果的影响 拓宽了教学环境的广度和深度(项茂英 2006)影响大学英语教学质量的相关因素包括学生、教法、环境、测试等等(夏纪梅 2000)燕国材教授曾说:“80年代以来,我国教育界逐步认识到了 建立良好的教育气氛、优化学生的心理环境,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首要条件”目前 课堂教学心理环境的研究已成为世界范围的焦点课题 完全不同意)分值的设定原则是调查对象得分越高 其心理环境中消极因素比重越大;得分越低 则积极因素比重越大问卷调查表全部用中文表述 事先说明此问卷与外语成绩不相关 要求学生认真、客观地填写问卷调查表在课前10分钟内填写完毕 由任课教师当场收回 分级教学的推行打破了常规的课堂教学环境 新成员组成的课堂环境抑制了学习者对班级凝聚力的积极感受 造成了这些学生的心理适应困难 部分学生成绩波动较大(孙晓婷 2007;龙纲要 2005);甚至目前部分高校英语教学由原来的两年改为一年 学时大大压缩 第一学期学生还在适应阶段 第二学期学生慢慢适应过来了 但英语课程也接近尾声了 对学习的延续性产生一定的影响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 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 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 论文摘要:课堂心理环境作为教学的一种隐性环境 是教学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大学英语教学质量的高低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一年制分级教学模式的推行打破了常规的课堂教学环境 对学生学习的延续性产生一定影响本文从学习者的角度出发 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 调查了一年制分级教学模式对外语课堂这种隐性心理环境的影响 旨在为探索和解决新模式中的新问题提供参考意见 对高校英语教学有所启示 本研究采用访谈与调查问卷两种方式进行 考虑到不同系别学生英语水平的差异性 笔者选择了某高校2009级的教学改革班进行该校自2008年开始在英语分级教学改革的基础上再次改革 在英语基础相对较好的文科系(经济管理系、酒店管理系)以及理科系(计算机系和医学系)实施大小班教学改革:英语教学由原来的两年制转变为一年制(168学时)的英语授课 每周2节大班英语课、4节小班英语课 大班 主要由有着多年教龄的副教授担任 小班则由教学效果优秀的年轻教师担任目的在于通过不同教师的授课增强教师之间的协调、合作 最优化教学效果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305份 回收问卷300份 其中有效问卷为298份 在设计调查问卷之前 研究者从推行分级教学改革的五个系随机挑选了6名外语任课教师 又从各教师所教班级中随机选出2名学生进行访谈访谈为开放式 被访者在轻松的氛围中 就影响其学习效果的课堂因素发表自己的看法笔者根据田慧生、项茂英、高照等学者对课堂心理环境的定义与分类 结合对学生的访谈结果设计了问卷调查表调查表要求学生填写自己的专业、任课英语教师以及入学英语成绩和b级考试成绩(此类考试在监考、评卷中非真实因素得到较好的控制 信度和效度较高 有较大的权威性) 目的在于分析对比成绩较高和成绩较低的学生对课堂教学心理环境的不同看法调查表共包14道选择题(为更全面检测学生的课堂心理环境 设计的选择题包含积极的和消极的课堂心理因素 而且保持一定的比例平衡) 采用5分级制 即a、e分别对应5、1分(5 基于这一现状 本文从学习者的角度出发 调查一年制分级教学模式对外语课堂这种隐性心理环境的影响 旨在为探索和解决新模式中的新问题提供参考意见 对高校英语教学有所启示 课堂心理环境又叫课堂气氛或氛围,指班级社会群体对班级成员的学习产生潜在影响的气氛和环境 是课堂活动主体间的人际关系和情感体验(高照 2010)教学环境的优劣对大学英语教学质量的高低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物理环境和心理环境对学生英语学习效果起着重要影响(项茂英 尤为重要的是潜在地影响学生所学内容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和情感体验(曾葡初 1999;郭成 2001;候秀丽 2006)课堂心理环境虽是教学的一种隐性环境 但却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制约着教学的效果 对教师和学生起着很大的作用(朱艳,2008)以往有关课堂心理环境的研究表明: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确保教学和课堂管理顺利进行 有利于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肖玺 2005;刘福气 1999;)到目前为止 有影响力的研究多集中在优良教学环境的营造(赵小品 2002;项茂英 2004等) 2010) (责任编辑:admin)
|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