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治疗不当可遗留多种后遗症祖国医学认为 本病为络脉空虚 风寒之邪乘虚侵入经脉致经气阻滞 经脉弛缓不收所致透刺法可使脏腑与经络 腧穴与腧穴之间的经气得以沟通疏浚 上下相贯 扩大了治疗范围 并且针刺直接作用于病损部位 针力直达病所 增强针感并免伤卫气足太阳经筋为“目上岗” 足阳明经筋为“目下岗” 故眼睑不能闭合为足太阳和足阳明经筋功能失调所致 口颊部主要为手太阳和手足阳明经所主 口歪主要系该三条经脉功能失调所致本组选取上述经脉循行经穴针刺 配合中药粉针热熨 针药结合可以达到活血通络 扶正驱邪的功效有学者指出 针刺法的应运可以刺激肌肉组织的特殊感受器 宋某 女性 患者以右侧面部板滞 口眼歪斜 于2010年11月16日来我科初诊 以面神经麻痹收住我科经采用上述方法针刺 取患侧地仓、丝竹空、瞳子髎、夹水沟、夹承浆 远端取对侧合谷 均得气后加英迪牌kwd 操作:常规消毒皮肤 (苏州医疗用品厂有限公司) 取患侧地仓透颊车 承泣透四白 丝竹空透攒竹 太阳向内下 瞳子髎向内下方穿刺 夹水沟、夹承浆分别向患侧水平针刺 听会、对侧风池、足三里 均直刺针刺得气后加用英迪牌kwd 808型脉冲针灸治疗仪(常州英迪电子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根据病情选丝竹空、颊车、承泣加电2-3组 程度以面部肌肉产生轻度有节律的抽动为宜 留针20分钟 根据housc-brackmann面神经恢复评价标准开始治疗时和疗程结束时记录分级情况 级:中重度功能障碍 有明显可见的面肌瘫痪 外形损害;静止时双侧对称 运动时前额无运动 眼睑完全不能闭合 口角轻度运动 808型脉冲针灸治疗仪针刺治疗完以后用复方马钱子粉合白醋均匀调配后 涂于患侧面部加盖湿毛巾 然后tdp烤20分钟 次日患者自诉症状有明显好转 延续用以上方法治疗一周 患者痊愈出院 级:中度功能障碍 双侧面部可见明显但无严重的外形损害 可见明显的肌肉连带运动 挛缩或瘫痪侧面神经的痉挛 但不严重静止时双侧对称运动时前额轻到中度运动 眼睑用力可完全闭合 口角有轻度的下垂 结果:全部病例经2个疗程的治疗均获及良好的临床疗效经卡方检验 治疗前后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 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 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 全部病例均来自奇台县中医医院针灸科住院病人 其中男30例 最大年龄69岁 最小年龄16岁 发病时间为3-15天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皱眉、鼓腮等功能障碍及口眼歪斜的临床症状 依据《中华针灸临床诊疗规范》为诊断标准进行诊断并纳入起病突然   ; 眼睑不能闭合 额纹消失 不能皱眉患侧鼻唇沟变浅或平坦 口角低并向健侧牵引根据损伤部位不同又分为1茎乳突孔以上影响鼓索支时 则有舌前2/3味觉障碍2损害在镫骨神经处 可有舌前2/3味觉障碍3损伤在膝状神经节 可有乳突部疼痛 外耳道与耳廓部的感觉障碍或出现疱疹4损伤在膝状神经节以上 唾液减少 药物热熨法:马钱子、芥子、全虫等草药各等份用白醋调成膏剂 均匀敷在患侧面部 然后用湿毛巾盖在药膏上用tdp烤20分钟每天一次 10天为一个疗程 全部病例均经2个疗程的治疗 级:轻度功能障碍 可见轻度的功能障碍或联滞运动 静止时双侧对称 运动时前额运动功能良好 眼睑用很小的力即可闭合 口角左右轻度不对称 针刺取穴 取患侧地仓、承泣、丝竹空、鱼腰穴、夹水沟()、夹承浆() 急性期取耳后乳突部疼痛者可加听会、风池远经取穴对侧合谷、足三里 级:重度损害 仅有轻度微见的运动 静止时双侧不对称 前额无运动 眼睑完全不能闭合 口角轻微运动 1 杜元灏,石学敏主编中国针灸临床诊疗规范〔m〕江苏: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106-107. 3 王文礼,李红,等串刺针法配合电针治疗面神经麻痹疗效观察〔j〕中国针灸,31(1):49-50. 肌梭 通过遍布其中的神经末梢 把针刺刺激信息传到神经主干 促进面神经功能的恢复 针刺可以调节5-羟色胺乙酰胆碱等神经递质的浓度的分布 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和多种基因表达 增加血氧供应 保持细胞膜的稳定性 从而加快面神经炎性水肿的消散和吸收结合电针治疗 使用微量的电脉冲刺激面部肌肉 产生有节律的收缩 一方面保持面部肌肉的运动模式 一方面维持面部肌肉的张力和肌肉纤维的弹性 使面部肌肉不至于因长时间瘫痪而僵滞 同时应用复方马钱子热敷于面部肌肉 传达活血、通络祛风散寒、消肿止痛的功效亦有资料表明马钱子含番木鳖碱 对中枢神经有兴奋作用直接作用于局部可以收到了较为理想的效果. 面神经麻痹是临床常见病 本病虽非凶险之证 不仅影响患者容貌和面部机能 而且影响其社会工作形象和生活质量 给患者身心带来极大痛苦针刺治疗面神经麻痹具有其独特优势自2004年6月2010年6月 本组运用针刺配合复方马钱子粉热熨治疗53例面神经麻痹 收到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责任编辑:admin)
|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