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本月热词:

广告赞助商

◎ 私服999发布网- 文章列表 INTRODUCE

这样的媒体报道不仅无损司法权威

2014-10-19 13:54 作者:侠客 来源:未知 浏览: 我要评论 (条) 字号:

摘要:被害人是刑事案件中的直接受害人 而媒体对具体办案法官的批评 只要是出于合理考虑 不存在对法官的侮辱和诽谤 通常也不会对司法权威造成损害 案例三

被害人是刑事案件中的直接受害人


       而媒体对具体办案法官的批评
       只要是出于合理考虑
       不存在对法官的侮辱和诽谤
       通常也不会对司法权威造成损害

案例三
       黑龙江宝马撞人案2003年10月16日上午
       哈尔滨市平房镇代家村村民代义权驾驶农用四轮车沿哈尔滨市道里区抚顺街自西向东行驶
       行至人才市场门前
       与被告人苏秀文同向停靠在路边的宝马吉普车左侧倒车镜相刮事故发生后
       苏秀文下车辱骂并殴打代义权
       经围观群众劝解
       苏秀文回到宝马车内之后
       宝马车突然向前方疾驰
       当场撞到了许多围观群众
       代义权之妻刘忠霞被撞死
       另有12人不同程度受伤同年12月20日
       此案由哈尔滨市道里区人民法院开庭审理
       判决苏秀文有期徒刑2年
       缓刑3年这一判决结果立刻引起媒体舆论哗然
       人们对此案提出种种质疑
       认为法庭量刑太轻、判决不公正
       要求重新审理新浪网还为此组织了网络调查
       其中有超过91%的网民认为裁判不公之后
       国内一些有影响的媒体也纷纷刊发评论
       对这一案件进行分析并质疑在强大的媒体舆论压力下
       哈尔滨市政府作出表态
       确定由政法机关对此案依法进行调查、复查而审理该案的法官事后也坦陈:

然而
       对于司法来说
       对媒体报道司法审判是有一定排斥性的因为现代司法权的本质属性是司法独立
       司法的独立性要求司法机关在司法过程中要排除任何外界干扰
       不受各方面意见影响
       只依据法律和理性去裁判可是
       媒体在对司法审判进行报道时
       常常会侵犯司法的独立性

社会公众的情绪倾向;主导政治力量的偏好;现行法律的基本规定;迎合受众需要的自身需求;影响甚至左右媒体的相关当事人的意志

等等其次
       从对案件的评价标准来看
       司法活动是以法律为基准
       其评判案件的标准是法律而媒体新闻报道通常是以道德为基准
       其评判案件的标准是道德虽然司法活动和媒体新闻报道都有追求社会公平正义的共同目的
       前者追求的是一种法律意义上的公正
       后者追求的则是基于民众观念的一种道德意义上的公正再次
       从二者的行业特征方面来看
       司法审判具有被动性、严谨性和程序性
       而媒体报道则具有主动性、新奇性和时效性司法审判遵循控审分离、不告不理原则
       案件只有在满足一定的实体条件和程序条件的前提下才能被提交审判
       具有消极被动性;而媒体新闻报道则具有积极主动性
       往往媒体是以积极主动的姿态去报道司法审判的
       并尽可能以最快的速度在第一时间进行报道司法审判只服从法律
       对事实的认定、证据的运用和法律的适用需要法律论证推理
       要求使用的语言严谨、规范
       不含有感情色彩
       具有严谨性;而媒体新闻报道为了吸引公众注意
       喜欢报道新奇、复杂的案件并且不需要进行推理论证
       在语言的使用上则活泼、随意司法审判具有严格的程序性
       审判的过程要严格遵循法律规定的程序和期限
       不能为了求快而随意简化诉讼程序和缩短诉讼期限;而媒体新闻报道

在此之后
       《中国青年报》、《北京青年报》、《南方都市报》、《南方周末》等媒体迅速跟进
       也陆续发表评论文章
       质疑辽宁省高院的判决

遵从和体现民情和民意是立法具有合法性的必要条件
       立法机关应当以遵从民情、民意为基础来制定法律
       而媒体正是反映这种民情和民意的良好平台在媒体对司法活动进行报道的过程中
       以某种民情或民意为基础的报道往往会针对现行法律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有益的建议
       推动立法工作
       对不合理的法律进行修改或废止
       从而促成此后司法的公正性近年来
       在我国通过媒体报道影响立法去促成司法公正的一个典型案例就是

等泛道德化的字眼三是只要在法院对被告人作出有罪或无罪的判决宣告前
       任何媒体都不得在其对刑事案件的报道中作出对被告人有罪或无罪的具有确定性的评述这是媒体报道刑事案件不得违反无罪推定原则的最核心内容
       不仅维护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权益
       也维护了司法的权威性但是
       这项内容中不应当包括媒体在报道时作出的带有一定倾向性的评述因为
       媒体在刑事案件宣判前的报道中出现带有一定倾向性的评述是言论自由的表现
       这种倾向性的评述同法院的最终判决并不直接冲突
       媒体在报道中出现倾向性的评述也是不可避免的而媒体在刑事案件宣判前的报道中出现的关于被告人有罪或无罪的确定性的评述
       则不仅违背了无罪推定原则
       更是同法院的最终判决直接冲突
       严重侵犯了司法的独立性

其次
       媒体报道可以通过对司法独立的维护去促成司法公正的实现司法独立是指审判权由法院依法独立行使
       不受行政机关和立法机关的干涉
       法院与行政机关、立法机关鼎足而立;一个法院的审判活动不受另一个法院的干涉;上级法院只能依法定程序变更下级法院的判决;法官依良心独立行使职权
       不受各方面意见包括检察官控诉的影响司法独立是司法公正的基石
       是现代司法权的本质属性但是
       在现实生活中法院对一些案件进行审理时
       往往会受到来自于司法机关外部的行政权力或其他力量的干涉
       使法院的裁判发生倾斜
       背离司法的公正性而通过媒体对审判的公开报道
       将案件的有关情况公之于众
       为社会公众所知悉
       就会有效地抵御行政和人情等因素对司法活动的干扰
       维护司法的独立性
       促成司法公正的实现

【xzbu】郑重

体舆论压力下法官作出偏离司法公正的裁判正是由于媒体报道对司法的公正性造成损害具有上述复杂性
       近些年来在我国媒体虽有许多对司法审判的不当报道
       但真正对司法公正造成损害的报道还很鲜见 不过
       在我国近些年媒体对司法活动的报道中
       特别是对刑事审判活动的报道中
       有一个现象是需要我们特别警惕的
       就是过于突出案件当事人的身份往往是一个案件发生后
       媒体在对案件事实进行报道的同时
       过分去突出当事人的身份
       特别是在对立的当事人双方社会地位悬殊时更是如此这种突出当事人身份的报道
       往往会强化社会公众对当事人身份的认识
       使之自觉不自觉地主要以身份而不是以法律为基点去判断当事人在案件中的行为
       造成或完全偏向于被害方
       或完全偏向于施害方的


       同时向对法院出具意见书的法学专家表示怀疑最终
       最高人民法院于2003年10月以二审判决不当为由
       依审判监督程序对该案进行提审
       并在短短三天之内做出判决
       宣告刘涌死刑并立即执行在该案中
       对刘涌的二审已经是终审
       作出的裁判应当具有终局性
       但最后二审裁判还是被推翻
       这其中媒体的报道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该文一发表
       即被网络媒体广泛传播
       众多网友纷纷跟进质疑
       对辽宁省高院的判决表示反对紧接着
       《中国青年报》、《北京青年报》、《南方都市报》、《南方周末》等各大媒体也陆续发表评论文章
       质疑辽宁省高院的判决在由媒体报道掀起的舆论热潮中
       绝大多数民众都认为刘涌

其次
       从媒体对司法裁判的报道来看
       在媒体对司法活动的所有报道中
       媒体关于司法裁判的报道对司法权威的影响最大媒体对司法裁判的报道从内容上看
       既可以是肯定性的评论
       也可以是否定性的评论;从时间上看
       既包括判决前的报道
       也包括判决后的报道但是
       在媒体对司法裁判的报道中
       如果媒体的报道方式不当
       很容易对司法权威造成损害
       一个典型的案例就是媒体对

要:媒体报道可以增加刑事司法审判活动的公开性和透明性
       在防止司法权被滥用的同时
       还能防止其他公权力对司法活动的不当干涉
       从而保障司法独立
       促成司法公正的实现并维护司法的权威但另一面
       媒体报道也容易将某些不应披露的信息加以披露或者发表评论误导视听
       给司法活动添置障碍
       对刑事司法审判产生无益反损的效果针对媒体报道与刑事司法审判之间的这种复杂关系
       本文主要从媒体报道与司法独立、媒体报道与司法权威、媒体报道与司法公正、媒体报道刑事司法审判的原则界限等四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作者简介:张宇飞
       辽宁阜新人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公共管理与法学院
       法学博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法理学

媒体报道有助于司法公正的实现首先
       媒体报道可以通过辅助公开审判制度的实施去促成司法公正的实现审判公开
       有直接公开和间接公开两种形式
       直接公开的对象是法庭上的旁听者
       而间接公开的对象则是广大的社会公众审判对社会公众的间接公开主要是通过媒体报道来完成的媒体通过对审判活动进行报道
       可以间接地将审判活动的过程展示在社会公众面前
       同样可以使社会公众了解案件的实体内容和程序内容的真实性与合法性
       使审判过程始终处于公众的监督之下正因为存在着公众的监督
       法官进行审判活动和作出裁判结果自然会更加慎重
       个别法官徇私枉法、专横擅断的情形也将会得到有效避免
       从而有力地保障了司法的公正

再次
       媒体报道可以通过影响立法去促成司法公正的实现法律只要不以民情为基础
       就总要处于不稳定的状态斯宾诺莎也强调:

我以为
       辽宁高院的判决是一个危险的先例作为上级审判机关的最高人民法院
       作为法律监督机关的检察机关
       都有责任站出来
       维护法律的尊严

此外
       有的媒体为了追求轰动效应
       吸引公众的注意
       在对司法审判的报道中对与案件有关的信息进行了有意的加工与渲染
       比如过分突出当事人的身份
       特别是在对立的当事人双方社会地位悬殊时更是如此;再如
       运用

大众传播媒体对司法活动的热心关注
       使司法机关被置于新闻舆论的监督之下
       民众可以通过传媒的客观报导了解事实真相
       掌握司法活动的情况
       在公正司法的影响下
       培植对国家法制的信心
       并对不良的司法运作产生强大的舆论压力
       促使司法机关改进自己的工作


       媒体可以通过对法官的办案能力、业务水平和职业道德等进行正面报道去树立法官这样一个职业的神圣感
       强化民众的这种观念
       维护司法权威然而在现实生活中
       媒体在报道司法审判时
       经常会对法官提出各种批评
       有人认为这构成了对司法权威的挑战关于这个问题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首先
       媒体基于宪法规定的言论自由权利可以对法官进行批评
       如果媒体不能批评法官
       这不仅有违宪法关于言论自由的规定
       而且也有违人人平等的价值理念其次
       媒体报道对法官尊严的维护主要是对法官这一职业群体整体尊严的维护
       而不是就某个个别法官的维护所以
       如果某个具体法官在案件的审理、裁判过程中悖德失职、枉法裁判
       媒体当然可以对法官进行批评这样的媒体报道不仅无损司法权威
       反倒由于它能够督促法官公正司法
       促成裁判公正而有力地维护了司法权威不过
       由于对法官是否悖德失职、枉法裁判存在一个认识和评价问题
       因而媒体对法官的批评有时可能并不公正
       但只要媒体报道对法官不是无端进行指责
       不是进行人身侮辱
       不是出于恶意而构成诽谤
       就不会损害司法权威由上述可见
       媒体对法官职业群体和具体法官的正面报道有助于确立司法权威

1948年12月联合国大会通过的《世界人权宣言》确认了无罪推定原则
       《宣言》第11条第1项规定:凡受刑事控告者
       在未经获得辩护上所需要的一切保证的公开审判而依法证实有罪以前
       有权被视为无罪现今无罪推定原则已经是世界各国刑事诉讼中通用的基本原则
       是一项基本的国际准则无罪推定原则主要有三层含义:第一
       任何人在判决确定为有罪前
       均应被视为无罪并享有与之相对应的诉讼权利;第二
       被告人的罪行只有经过依法证明才能确定;第三
       对任何公民定罪
       只能在经过合法正当的程序并由法院做出有罪判决后才能确定基于无罪推定原则
       媒体对刑事案件进行报道
       主要应该遵循以下三个具体原则一是只要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尚未被法院认定为有罪
       媒体在报道中就不得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以罪犯或有罪的人相称
       以避免在公众中产生误导二是只要在法院对被告人作出有罪判决宣告前
       媒体在对刑事案件的报道中就不得使用

司法活动追求的最高价值是实现司法公正
       司法公正的基本内涵就是要在司法活动的过程和结果中坚持和体现公平与正义的原则
       其对象应当包括各类案件的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
       他们的生命权、健康权或其他的人身财产权利已经遭受到了犯罪行为的直接侵害
       媒体在对刑事案件的报道中不能对被害人的合法权益再次造成侵害媒体在报道刑事案件过程中最容易侵害的就是被害人的隐私权和名誉权等合法权益这是因为媒体报道注重写实性
       在介绍案件情况的报道中往往会详细地披露被害人在案件中的受害情况以及被害人的工作、亲属等具体情况
       这就极易导致被害人及其亲属的隐私权和名誉权等人身权利受到侵害因此
       媒体报道刑事案件时必须以不侵犯被害人的隐私权和名誉权等合法权益为限具体而言
       一是媒体在报道刑事案件时
       除非争得被害人本人或其近亲属的同意
       否则不能在报道中披露被害人及其亲属的姓名、照片及其他可能推断出该被害人的资料二是媒体在报道刑事案件时
       对被害人的受害情况只能在介绍案件事实的必要限度内进行客观描述
       不应超过这一限度进行过细的报道三是媒体在报道刑事案件时
       报道中不能含有针对被害人的具有指责性、侮辱性和讽刺性的内容

一个民治的国家
       其法律之制定是经过全民的同意
       服从是不存在的;法律之增减是由于人民自由之认可
       而不是由于外界的权威


       而司法公正的前提则是司法权的中立
       司法权的中立性又有赖于司法权的独立性去保障所以
       司法独立是司法公正的基石
       是现代司法权的本质属性如果司法取得真正的独立地位
       社会公正就有了最后一道防线正是由于司法独立具有如此重要的意义
       媒体对刑事案件的报道应以不损害司法的独立性为限具体而言
       一是媒体对刑事案件不得超越司法程序予以报道媒体在报道刑事案件时
       要遵守刑事司法程序的规定
       不能跨越正在进行的诉讼程序对下一诉讼程序中的诉讼结果进行先期预断
       同时也包括不能对正在进行的诉讼程序中尚未形成的诉讼结果发表预断性意见二是媒体对刑事案件的报道不得具有明显的鼓动性和煽动性一方面
       媒体对刑事案件报道的内容不得具有明显的鼓动性和煽动性;另一方面
       媒体对刑事案件进行报道也不能采取带有明显鼓动性和煽动性的形式三是媒体对刑事案件的报道必须要维护司法尊严首先
       媒体在对刑事案件进行报道时
       不得评论或贬损正在承担或即将承担诉讼工作的司法机关;其次
       也不得评论或贬损正在承担或即将承担诉讼工作的司法人员 媒体报道刑事案件应以不损害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为限

案例一
       河南张金柱案1997年8月24日晚
       时任郑州市某区公安分局局长的张金柱因酒后驾车撞上一对推自行车行走的父子
       11岁的孩子不治身亡
       父亲和自行车被卷在车下
       拖行长达1500米
       致使全身大面积挫伤
       生命垂危第二天
       当地《大河报》率先报道了这一血案
       之后做了连续报道此后
       各媒体在法院一审判决前
       都做了声势浩大的报道社会上要求判处张金柱死刑
       各媒体大肆渲染

首先
       从媒体对法官的报道来看
       其会对司法权威产生直接而深远的影响法官作为中立的第三方去裁判案件
       其形象就是公平和正义的化身树立法律的尊严
       维护司法权威
       首先要从对法官的信任和尊重开始而由于

从我国近些年的实际情况来看
       媒体在报道司法审判时
       除了对案件情况和法院审理的情况进行叙述性的报道外
       往往还附有评论性意见根据宪法赋予给公民的言论自由权利
       媒体报道不仅可以叙述事实
       当然还可以发表评论但是
       有的媒体在发表评论时往往对尚未审理或已经审理但未作出判决的案件进行定性
       即发表带有确定性的评论
       这就威胁到了司法审判的独立性因为
       司法审判权作为解决社会纠纷的最后一道裁决机制
       ;只能由法官通过司法审判才能对案件进行最终定性在此之前
       媒体在报道中对案件发表确定性评论
       无论是根据道德标准进行评判
       还是根据法律标准进行评判
       都破坏了司法的独立性

媒体对司法审判的报道本身可以增强司法活动的公开性和透明性
       防止司法腐败
       进而保证刑事司法活动过程和结果的公正性而通过这种报道所形成的社会舆论
       有助于司法机关抵制行政机关以及其他组织对司法的不当干预;另一方面
       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制止和校正司法偏差的作用但是
       凡事都有个度
       如果媒体对刑事案件进行过度的、不当的报道
       就将会影响到司法人员依法独立办案
       损害司法的独立性
       还会在一定程度上损害包括被告人和被害人在内的案件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能够反映此种情况的典型案例主要有:

《北京青年报》8月28日以《从刘涌死刑改判死缓看司法信息披露的重要性》为题的评论认为
       

其具体要求是司法机关对待诉讼各方当事人的态度应当是平等的
       在诉讼程序上
       要平等地保护各方当事人的诉讼权利并平等地要求其承担诉讼义务在裁判结果上
       对各方当事人均要做到有权利就保护
       无权利就不支持
       侵犯权利就给予制裁
       使损害与补偿相当
       罪与刑相适应

我以为
       辽宁高院的判决是一个危险的先例作为上级审判机关的最高人民法院
       作为法律监督机关的检察机关
       都有责任站出来
       维护法律的尊严

案例二
       沈阳刘涌案2002年沈阳黑社会头目刘涌因被指控犯有组织、领导黑社会性质组织罪及故意伤害等罪
       一审被判处死刑并剥夺政治权利终身但由于在侦查过程中存在刑讯逼供
       证明刘涌犯罪事实的证据不足
       辽宁省高级人民法院二审改判刘涌死刑缓期二年执行该判决公布一个星期后
       上海的某杂志首先发表一篇文章进行质疑
       文章声称:

司法公正涵盖整个司法过程
       其价值蕴含包括适用法律平等、诉讼程序正义和判决结果公平三个方面

在我国
       刑事诉讼中的当事人不仅包括犯罪嫌疑人、被告人
       而且还包括被害人因此
       媒体对刑事案件进行报道
       既要以不损害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权益为限
       同时又要以不损害被害人的合法权益为限而前者主要体现为媒体报道刑事案件不得违反无罪推定原则
       后者则主要体现为媒体报道刑事案件不得侵犯被害人的隐私权和名誉权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3:223-231.

为了维护司法权威
       媒体在对司法裁判的报道中应当避免出现下列情形:一是媒体在法院对案件尚未审理之前或法院对案件已经审理但未作出判决之前
       对案件进行定罪、定性报道;二是媒体在案件审理过程中对法官依法享有的自由裁量权进行贬损性的评价;三是媒体对法院已经生效的判决或裁定进行公然的诋毁、贬损和侮辱或者进行否定性的定性
       试图推翻生效裁判;四是媒体对司法裁判过程中因当事人自身举证不能等原因而导致的败诉
       贯以

媒体对司法审判进行报道的权利基础是宪法赋予公民的知情权和言论自由权通过这种新闻报道
       可以满足公民对司法活动的知情权由于司法活动的特殊性使得民众对案件的审理过程及审理结果有着强烈的认知需求
       而媒体对司法审判的报道则成为满足民众这种需求的重要渠道其次
       这种报道还可以代表民众对司法活动进行舆论监督
       防止司法腐败司法权是一种重要的国家公权力
       为防止被滥用
       对其运行需要民众舆论的外部监督
       而媒体对司法审判的报道则使民众的舆论监督获得实现再次
       媒体对司法审判的报道还能够对民众起到一定的法制宣传教育作用媒体在报道中
       对案件的审判程序、涉及到的法律理念等问题进行详细报道
       可以增加民众的法律知识
       提高民众的法律意识

司法独立是指审判权由法院依法独立行使
       不受行政机关和立法机关的干涉
       法院与行政机关、立法机关鼎足而立;一个法院的审判活动不受另一个法院的干涉;上级法院只能依法定程序变更下级法院的判决;法官依良心独立行使职权
       不受各方面意见包括检察官控诉的影响司法的这种独立性由司法权和司法活动的性质决定的因为
       司法公正是司法活动所追求的价值目标
       

在这样的舆论压力下
       该案经郑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直接报请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讨论
       一审判处张金柱死刑对该案二审时
       虽然经过法律专家论证认为一审的定罪和量刑明显不当和偏重
       然而在汹涌的媒体舆论面前
       二审维持了原判
       张金柱最终被执行死刑该案中
       媒体的报道对于法院最终判处张金柱死刑确实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没有媒体对该案声势浩大的报道
       形成了强大的社会舆论压力
       张金柱不一定会被判处极刑
       正如张金柱临刑前的哀叹:

二审的诸多报道中
       并不是所有的报道都会损害司法权威基于言论自由这一公民的宪法性权利
       即便是法院在对案件作出终审判决后
       媒体对案件的裁判结果仍然可以发表评论
       表示质疑但是
       无论媒体对终审裁判如何评论和质疑
       都不能损害司法权威在上述案例中
       如果媒体表示虽然质疑审判结果
       但自己不去进行法律评述
       只是要求法官就判决结论去作出进一步的解释
       这些作法是不会对司法的权威造成实质性损害的
       反而是对司法的一种有益补充和修正可是
       如果媒体在报道中不仅质疑审判结果
       还自己去对案件中的实体法律问题进行裁断
       试图去推翻终审判决
       或者对法院的终审判决进行诸如

基于上述原因
       对于媒体报道刑事案件
       应设定一定的原则界限
       以避免媒体报道对刑事司法活动所产生的消极影响

等煽情性语言由于媒体自身存在与发展的需要
       媒体对新闻的报道带有一定的鼓动性和煽情性是正常的但问题在于
       媒体如果将鼓动性、煽情性带入到对司法审判的报道中
       那些过于主观煽情、激烈的言辞通常会极大地影响社会公众的情绪并促成针对司法审判的强大的社会舆论压力
       将法院审判推向社会
       这时司法的独立性就受到了侵犯

媒体报道虽然有助于司法公正的实现
       如果媒体不当报道司法活动
       也会损害司法的公正性不过
       媒体的不当报道对司法的公正性并不必然造成损害这是因为媒体的任何不当报道都不会直接对司法公正造成损害
       其只有先破坏了司法的独立性
       才有可能进一步损害司法的公正性如果媒体的不当报道偏离司法公正
       但司法的独立性并未被侵犯
       或者媒体的不当报道破坏了司法的独立性
       但媒体的不当报道所主张的公正同司法公正具有一致性
       这两种情况都不会损害司法的公正性据此
       能够损害司法公正的媒体报道
       应当同时包含两个不当性要素:一是媒体对司法审判的报道带有非常明显的片面性
       通过发表明显有利于或不利于一方当事人的报道
       误导公众对案件的认识
       使社会的舆论也具有一定的片面性二是媒体对司法审判的报道带有鼓动性、煽情性
       通过过于主观煽情、言辞激烈的报道
       影响社会公众的情绪去形成强大的舆论压力
       将法院审判推向社会媒体报道只有同时具有这样两个不当性要素
       才能损害司法的公正性
       即媒体报道首先要具有片面性
       使社会舆论主张的公正同司法公正发生偏差;然后媒体报道还要具有鼓动性、煽情性
       形成舆论压力作用于司法
       破坏司法的独立性;最后在媒

代替公众提问
       给公众明确的答案
       是传媒的职责
       这不是干预司法的独立性
       而是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知情权
       是对司法审判所进行的必要监督也许
       根本就不存在什么

媒体的司法审判报道对司法独立性的侵犯还表现在媒体对司法裁判结果的评论上基于言论自由这一公民的宪法性权利
       即便是法院在对案件作出终审判决后
       媒体对案件的裁判结果仍然可以发表评论
       表示质疑但是
       无论媒体对终审裁判如何评论和质疑
       都不能损害司法的独立性如果媒体只是就案件中的事实问题和审理的程序问题发表评论
       或者表示虽然质疑审判结果
       但自己不去进行法律评述
       只是要求法官就判决结论去作出进一步的解释
       这些作法是不会对司法的独立性造成侵犯的
       反而是对司法的一种有益补充和修正可是
       有些媒体在报道中不仅质疑审判结果
       还自己去对案件中的实体法律问题进行裁断得出一个不同于终审裁判的结果
       或者对法院的终审裁判进行诸如

2003年辽宁省高级人民法院二审改判刘涌死刑缓期二年执行的判决公布一个星期后
       上海的某杂志首先发表一篇文章进行质疑
       文章声称:

入罪之前
       酒后驾车撞人案件在各地接连发生
       如仅在2009年一年内
       全国各地就相继发生多起因酒后驾车导致的重大交通事故
       先是1月21日
       河南灵宝市司机王卫斌醉驾宝马车连撞多人
       造成6死6伤的惨剧;之后5月22日
       上海司机庆某酒后驾车肇事
       造成2人死亡;再之后7月16日
       郑州傅某无证醉酒驾车连撞11人
       造成3死8伤一幕幕惨剧经过媒体报道披露后
       引起了重大社会反响
       通过媒体表达出来的修改相关法律、加大交通违法行为成本的呼声越来越高最终在2011年5月1日
       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正式实施
       醉酒驾驶作为危险驾驶罪应当追究驾驶人刑事责任

此案的判决虽然最终没有被改变
       但是媒体的报道给案件一审带来的冲击却已突破了司法独立这一界限

则具有时效性
       要求迅速、及时地报道新近发生的事件 虽然
       由于媒体报道与司法裁判存在上述差异而导致了媒体的司法审判报道对司法独立性的侵犯
       媒体的司法审判报道与司法独立具有内在统一性从二者的功能上来看
       无论是司法审判报道
       还是司法的独立性
       二者都有助于公平正义的实现通过司法审判报道
       能够增加司法审判活动的公开性和透明性
       有效防止司法腐败
       实现司法公正;而通过司法独立
       则能够有效地排除外界对司法的不当干扰
       使审判权中立
       维护司法的公正性其次
       无论是司法审判报道
       还是司法的独立性
       二者存在的本身都是对公权力的制约媒体的司法审判报道
       不仅能够监督司法权自身的运行
       防止其被滥用
       而且还能对司法权之外的其他公权力的行使进行监督、制约
       防止其他公权力对司法活动的不当干涉因此
       司法审判报道在制约司法权行使的同时
       又保障了司法权的独立行使至于司法独立
       其本身就是以公权力制衡公权力思想的产物总之
       虽然司法审判报道与司法独立二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对立
       但是在维护公平正义和制约公权力、防止公权力被滥用这两个共同的价值观上
       司法审判报道与司法独立是内在统一的

司法权威是指司法机关应当享有的威信和公信力对于司法机关以外的其他机关、团体和社会公众来说
       司法权威意味着必须要充分尊重司法机关的地位及其对司法权的行使
       在法院审理案件的过程中不得对法院的审判进行不正当的干涉
       妨碍司法的正当进行
       同时也不得贬损法院的形象和冒犯法官的尊严司法权威是司法能够有效运作的基础和前提
       如果司法失去了权威
       司法的存在也将变得毫无意义而媒体报道则是当代民主政治的重要标志
       是公民言论自由以及新闻自由最重要的一种表现形式
       其可以增加司法审判活动的公开性和透明性
       促成司法公正的实现并维护司法的权威

媒体对司法审判的报道之所以会出现上述侵犯司法独立的情形
       主要原因在于媒体报道与司法裁判是性质完全不同的两种活动
       二者在对待案件的立场态度、评价标准方面以及行业特征方面有着明显的差异首先
       从对案件的立场态度方面来看
       司法权是一种中立性的权力
       

在案件的审理过程当中
       司法权保持中立的立场
       平等地维护对立双方当事人的合法权利
       不偏向其中任何一方当事人的利益
       居中裁判而媒体报道则不存在中立的问题
       相反媒体更容易关注同情案件中的弱者此外
       影响媒体报道立场的因素是也是多方面的
       诸如

尽管媒体的不当报道可能会损害司法公正
       由于媒体报道也是以追求公平正义作为自己的价值目标的
       在媒体报道与司法公正二者之间的关系上
       媒体报道能够促成司法公正的实现依然是主流对于媒体报道来说
       需要避免的是对司法活动的不当报道


       也没有受到行政干预等外来因素的影响
       但正是由于信息披露的不充分
       客观上损害了公众的公情权
       导致了人们对审判公正性的怀疑
       而法律的权威也因此受到了影响

但是
       媒体报道在发挥促成司法公正、维护司法权威的功能的时候
       也容易将某些不应披露的信息加以披露或者发表评论误导视听
       给司法活动添置障碍
       对司法权威产生无益反损的效果所以
       媒体报道对于司法权威具有双重影响
       而关于这种双重性影响
       具体可以从媒体对法官的报道和媒体对司法裁判的报道两个方面去考察

等泛道德化的字眼
       从而避免煽动公众的情绪去形成对被告人批判性的社会舆论
       影响法院公正的审判此外
       在我国对于法院已经作出了死刑判决的案件
       由于还要经过死刑复核程序最终核准才能生效
       对于死刑案件
       即便法院已经宣判
       但只要在案件经最高人民法院或高级人民法院最终核准前
       媒体在报道中就仍然不得出现

(责任编辑:admin) 这样的媒体报道不仅无损司法权威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特别说明

◎ 广告赞助

◎最新评论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
      表  情:
      评论内容:
      * 请注意用语文明且合法,谢谢合作 审核后才会显示! Ctrl+回车 可以直接发表

      ◎ 阅读说明READ EXPLANATION

      ☉推荐使用第三方专业下载工具下载本站软件,使用 WinRAR v3.10 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软件。
      ☉如果这个软件总是不能下载的请点击报告错误,谢谢合作!!
      ☉下载本站资源,如果服务器暂不能下载请过一段时间重试!
      ☉如果遇到什么问题,请到本站论坛去咨寻,我们将在那里提供更多 、更好的资源!
      ☉本站提供的一些商业软件是供学习研究之用,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购买正版。